這是我把拜拜過的甜湯圓變成古早味鹹湯圓~還真好吃呢!
欣慰現在人物資充裕~但是拜拜的甜湯圓太多了閒置可惜 倒掉浪費~
於是我就變換一下口味~把現有資源再利用~真是好吃~
現在來說我聽我阿嬤說的冬至氣象厘語:
冬至在月頭,要冷在年叨(到)
冬至在月中央,無雪又無霜
冬至在月底,要冷在正二月
古時候老一輩的經驗,以農曆為主
冬至在農曆月頭,天氣在年前快過年得時候會必較冷!
如果在月中旬表示兼年不大會冷
如果在下旬,春節後1,2月比較會冷
經過好幾次的經驗連我女兒都說好準喔!
我想把老一輩經驗的累積,到我們這一代,做一個傳承!
再來就是古代民間傳說小軼事~
這是小時候我阿嬤常說的台灣古代冬至的小軼事~
每到冬至就會想起這古代的民間小故事~
諺語: "冬至是冬天 家家戶戶人搓圓 大娘進來喊擱添 二娘進來喊沒圓"
古時候大地主擁有三妻四妾 長工傭人請很多~
長工傭人給老爺工作求溫飽 碰到年節想說可以大快朵頤一番~
誰知大娘(大太太) 二娘(姨太太)的氣度不同 造成下人的感慨~
道盡那年代小人物的無奈~
反觀現代 大部分的人物質豐富 實在很難想像那種想吃湯圓又吃不盡興的感受!!!
我們真的很幸福~
惜福~惜緣~如果有能力也幫幫有需要的人吧!
讓人人都幸福~圓滿~都快樂~
另外一則是婆媳冬至好玩的小故事~
冬至的前一夜是全年夜最長的! 經過冬至白天就會漸漸變長了!
古代有位媳婦因為冬至要煮湯圓拜拜 等好久天沒亮 又怕睡過頭
冬至七早八早就起床煮湯圓 準備拜拜!
煮湯圓時看到湯圓浮在滾水上 不禁就撈了湯圓吃~
那知婆婆這時已站在媳婦的後面 看見媳婦邊煮湯圓邊吃湯圓~
就糗媳婦說:般武齣,一顆浮,一顆囫!(囫圇吞 ) 把媳婦嚇得吃差點沒被熱湯圓曀到~
這是傳說~或許是真的!或許是古人要藉由這小故事告訴我們
一.冬至是一年夜晚最長的~
二.煮湯圓 湯圓浮出水面就表示湯圓已經熟了 可以撈起來了!
也反映那年代小媳婦跟婆婆的微妙關係~
我發覺古代有些民間小故事真的很有文化保存價值~
今天是冬至 我想起這些故事 我把它分享給大家
讓大家感受台灣傳統民間小故事之美~
希望這些口傳的文化 能淵遠流長的傳承~
也寄望由這些小故事 能在我們豐衣足食的同時~
能想到如果行有餘力可以幫幫需要溫暖的人~讓社會處處充滿溫情~~~
在此也祝福大家 冬至佳節快樂 幸福圓滿~~~